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省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强化课程思政建设一流课程的意见》的相关部署和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新工科背景下具有广工特色的课程思政模式,建设一流课程和一流课堂,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课程思政,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导向,培养立足广东、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宽广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二、工作目标
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下,进一步深化学校大思政格局和大德育工程,以强化课程思政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工科大学特点,把立德树人内化到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程讲授、课程考核、课程评价各方面、各环节。全面统筹课内外、校内外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以及创新创业学院、产学研平台等在课程思政中的积极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贯通融合,完善具有广工特色的思政课主渠道价值引领、专业课“润物无声”、通识课“以文化人”的全课程多样化育人体系,经过1-2年的努力,实现100%的课程建立德育目标,课程思政全覆盖,同时重点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的“精品”。
三、工作原则
(一)注重系统推进,寻求重点突破。学校党委抓顶层设计,职能部门统筹协同,校院两级共同发力,汇聚校内外资源,系统推进思政课、专业课、通识课齐头并进的全课程多样化育人体系。在系统推进的基础上,抓住主要问题,寻求重点突破,重点建设若干具有课程思政示范引领作用的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和精品课程,重点打造在省内外叫得响的思政“金课”,重点培育专业过硬的课程思政名师“名嘴”。
(二)加强分类指导,推动特色建设。指导各学院分层分类开展课程思政探索实践,充分调动全校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发挥各自优势特色,在不同层次、类型的课程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和创新,形成全校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格局。
(三)强化学生中心,促进全面发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开展育人工作,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开展课程建设,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开展课程评价,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以工程伦理引领工程人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文融通涵养创新人格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
四、主要举措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建立师德师风行为规范,强化教师育人主体责任,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称评审、聘任和奖励的“第一标准”,严格施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要在全体教师中根植教书与育人相统一、授业与传道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的理念,强化立德树人、做好学生“四个引路人”的意识,引导广大教师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形成“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良好氛围。
(二)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强化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加强培训力度和覆盖面,全面引导教师自觉把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程伦理与科学精神教育等融入课堂教学中。把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师培训体系,把提升教师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的要求融入教师发展促进活动中,指导教师将知识讲授、课程建设和思想育人有效结合,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每年开展两次以上的课程思政专题培训。
(三)挖掘课程育人功能
充分发挥每门课程、每个课堂的育人功能,系统挖掘、整理和分析课程思政切入点和渗透点,有针对性地做好课程设计,彰显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思政课程要旗帜鲜明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发挥价值引领的主渠道作用和示范效应。专业课程、通识课程要找准学术突破口,结合课程特点适度、恰当、适时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道德规范、法治意识、历史文化、思维品质、工程伦理和科学精神等德育元素,将价值引领贯穿课程教学之中,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四)推进课程思政教改项目
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每年设立一批课程思政教改项目,从顶层高度构建思政理论课、专业课、通识课“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典型课堂、典型课程、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等,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并在全校推广应用,培育教育教学成果奖。产生一批教学研究成果,带动全校的专业课程改革。建设包含媒体素材、课件、文献资料、教学案例等内容的课程思政共享资源库。
(五)开展试点示范工作
推进实施“三个试点”,即每个学院至少试点一个专业,每个专业至少试点一门课程,专业的每门课程至少试点一个课堂。同时,按照“遴选一批、预建设一批、立项一批、带动一批”的建设思路,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示范课程。倡导专业过硬、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发挥课程思政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课程思政品牌课程建设,着力打造思政“金课”,打造一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的示范课堂和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公开观摩活动,每学期各教学单位至少开展1次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示范观摩活动。通过“我最喜爱的思政课教师”等评选活动,树立一批课程思政教师典型。
(六)探索和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源头、过程和目标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德育理念,并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在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中,注重将“价值引领”功能的增强和发挥作为首要因素;在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中将“价值引领”作为一个重要监测指标;在精品课程、示范课程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设置“价值引领”或“德育功能”指标;在课程评价标准(含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将学生课堂到课率、抬头率、参与度、获得感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参考,建立课程思政的评教标准、长效运行机制和动态评估制度。
五、保障机制
(一)成立工作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课程思政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思政工作和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教务处、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与建设中心、党委组织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等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统筹协调全校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具体负责课程思政实施和成果培育工作。
学院成立本单位课程思政工作小组,由院长(执行院长)和党委书记担任组长,教学副院长和党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和课程负责人等组成,具体负责本学院课程思政工作的落实。
(二)建立以教学效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
完善岗位聘用管理制度,将承担本科课程教学任务作为教授、副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保障课程思政工作落地落实。加大对一流课程建设的支持和奖励力度,在学校设立的大德育工程专项经费中,一部分用于激励全校具有课程思政示范引领作用的国家一流课程、省一流课程、校级示范课程及各类精品课程;一部分用于其他大德育工程改革创新项目以及“我最喜爱的思政课教师”评选。同时,各教学单位要从5%-8%的绩效调节金中拿出一定比例奖励本单位课程思政的示范课、教改项目等。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教改项目等工作业绩在职称(职务)评聘中的比重,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审、成果推荐、师德标兵评选等方面,同等情况下优先考虑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师。
(三)强化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实
学校各级领导要切实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履行好“一岗双责”责任制,切实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贯彻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学院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课程思政工作,把课程思政工作列入二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各单位要按照学校课程思政领导小组办公室分解的各项任务落实责任人,形成合力,协调有序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加强宣传引导力度,为强化课程思政营造全校同力同向、同频共振的良好氛围。
发文单位:中共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广工大党字〔2019〕54号
发文时间:2019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