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食品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网站
 网站首页 | 课程简介 | 任课教师 | 教学大纲 | 课程思政 | 教学资源 | 题库 
  课程公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实验项目>>正文
 

实验七 蛋黄酱的制作及质量控制

2019-09-27 陈林 点击:[]

一、实验目的(预期学习成果)

1.学习和掌握蛋黄酱的制作原理、工艺流程、仪器设备、操作要点和品质鉴定方法;了解影响蛋黄酱加工、品质和安全的主要技术因素和关键问题;

2.提高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分析以及实验研究报告撰写能力;

3.加深理解实验研究中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设计

思政点①:蛋黄酱是西式调味品,营养丰富、食用方便,适合于现代生活快节奏饮食方式。千岛酱、芥末酱等都是在蛋黄酱的基础上调配出来的。

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

思政育人预期成效:使学生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和特点。

思政点手工制作蛋黄酱,需用点滴的方式向蛋液中加油,连续快速搅打15分钟以上。蛋黄酱的品质与搅打的力度和速度密切相关。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实验操作、师生课程讨论。

思政育人预期成效:树立精益求精、专注认真的工匠精神。

三、实验原理

鸡蛋中蛋黄、蛋白、蛋壳的重量比约为1:3:6。蛋黄不仅是鸡蛋中最富营养的部分,而且具有良好的乳化特性,因此常被作为天然的食品乳化剂而广泛用于各种乳状液食品(如蛋黄酱、色拉酱等)的制造。蛋黄中具有乳化性能的成分是蛋白质和卵磷脂,其中蛋白质的占蛋黄质量的16%,对蛋黄的乳化性能起主要作用。

蛋黄酱是一种的西式特色的调味品,由于其营养丰富、食用方便,适合于现代生活中快节奏的饮食方式,深得人们的喜爱。制作蛋黄酱的主要原料是植物油、蛋黄和醋,通常还会添加食盐、糖、乳化稳定剂及香辛料。其制备原理是利用蛋黄的乳化特性,在高速搅打作用下将植物油乳化包埋,形成稳定的粘稠乳状液,乳化形式为水包油型。蛋黄酱的稳定性和品质不仅取决与蛋黄与植物油的比例,以及蛋黄的特性、乳化稳定剂的种类等,还与搅打乳化的方式密切相关。

四、实验材料及设备

1原料鸡蛋、葵花籽油、醋。

2.主要仪器设备与用具手动打蛋器,量筒,圆弧形大盆、不锈钢勺,温度计,玻棒,灭菌锅,电磁炉、天平等。

五、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

2.操作要点

配方 植物油72%,蛋黄10%,食盐1.5%,辣椒粉0.5%,食醋12%,水4%。

原料的选择 选择健康家禽所产的新鲜鸡蛋。

蛋液制备 鲜鸡蛋用清水洗净,酒精棉球消毒,打蛋,搅拌,杀菌(60℃,3-5分钟),冷却备用。

辅料处理 将糖、食盐溶于食醋中,杀菌(60℃,3-5分钟),过滤,冷却备用。

搅打乳化 顺着一个方向手动快速搅打蛋液,并徐徐加入葵花籽油。一开始用点滴的方式加油,待体积增大、乳化成型后,可以一汤匙一汤匙的加油。当蛋黄酱变稠变硬时,可加入几滴醋使其变软,然后可继续加油搅打(硬加醋,软加油)。在搅打乳化成型后,可加上其他调味料进行调制,就可以变化出各种风味的蛋黄酱,例如千岛酱、奶酪酱、芥末酱、安德努斯酱等经典的西式调味酱都是由蛋黄酱变化而来的。

均质用胶体磨进行均质。

六、产品质量标准和感官评定

1.蛋黄酱感官指标①色泽:浅黄、均匀、有光泽;②形态:稠糊状,表面无浮油,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粘性;③口味:清香、具有适口的酸、咸味;④口感绵软、细腻、爽滑。

2.从色泽、形态、气味、滋味、质感等方法对成品进行感官评定。

七、形成性评价练习题

1.蛋黄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中具有乳化特性的成分有哪些?

2.请简述蛋黄酱的制作的原理。

3.在搅打乳化制备蛋黄酱的过程中,当蛋黄酱变稠变硬时,应该怎么处理?

4.蛋黄的杀菌温度是多少,应该采用什么杀菌方式?

5.在制作蛋黄酱的过程中,搅打乳化对蛋黄酱的品质有重要影响,你的小组是如何进行分工合作的?

八、拓展性思考题

1.在蛋黄酱的制作过程中,可采用“硬加醋,软加油”的策略,其原理是什么?

2.在蛋黄酱制备过程中加入辣椒粉等调味品可能会导致蛋黄酱析油,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同学们可以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回答拓展性思考题。

上一条:实验六 酸奶的制作及质量控制 下一条:实验八 奶油冰淇淋的生产工艺与配方

 

Copyright© 2019 广东工业大学  轻工化工学院  食品系  粤ICP备050088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