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预期学习成果)
1.学习和掌握蛋黄酱的制作原理、工艺流程、仪器设备、操作要点和品质鉴定方法;了解影响蛋黄酱加工、品质和安全的主要技术因素和关键问题;
2.提高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分析以及实验研究报告撰写能力;
3.加深理解实验研究中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设计
思政点①:蛋黄酱是西式调味品,营养丰富、食用方便,适合于现代生活快节奏饮食方式。千岛酱、芥末酱等都是在蛋黄酱的基础上调配出来的。
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
思政育人预期成效:使学生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和特点。
思政点②:手工制作蛋黄酱,需用点滴的方式向蛋液中加油,连续快速搅打15分钟以上。蛋黄酱的品质与搅打的力度和速度密切相关。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实验操作、师生课程讨论。
思政育人预期成效:树立精益求精、专注认真的工匠精神。
三、实验原理
鸡蛋中蛋黄、蛋白、蛋壳的重量比约为1:3:6。蛋黄不仅是鸡蛋中最富营养的部分,而且具有良好的乳化特性,因此常被作为天然的食品乳化剂而广泛用于各种乳状液食品(如蛋黄酱、色拉酱等)的制造。蛋黄中具有乳化性能的成分是蛋白质和卵磷脂,其中蛋白质的占蛋黄质量的16%,对蛋黄的乳化性能起主要作用。
蛋黄酱是一种的西式特色的调味品,由于其营养丰富、食用方便,适合于现代生活中快节奏的饮食方式,深得人们的喜爱。制作蛋黄酱的主要原料是植物油、蛋黄和醋,通常还会添加食盐、糖、乳化稳定剂及香辛料。其制备原理是利用蛋黄的乳化特性,在高速搅打作用下将植物油乳化包埋,形成稳定的粘稠乳状液,乳化形式为水包油型。蛋黄酱的稳定性和品质不仅取决与蛋黄与植物油的比例,以及蛋黄的特性、乳化稳定剂的种类等,还与搅打乳化的方式密切相关。
四、实验材料及设备
1.原料鸡蛋、葵花籽油、醋。
2.主要仪器设备与用具手动打蛋器,量筒,圆弧形大盆、不锈钢勺,温度计,玻棒,灭菌锅,电磁炉、天平等。
五、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

2.操作要点
配方 植物油72%,蛋黄10%,食盐1.5%,辣椒粉0.5%,食醋12%,水4%。
原料的选择 选择健康家禽所产的新鲜鸡蛋。
蛋液制备 鲜鸡蛋用清水洗净,酒精棉球消毒,打蛋,搅拌,杀菌(60℃,3-5分钟),冷却备用。
辅料处理 将糖、食盐溶于食醋中,杀菌(60℃,3-5分钟),过滤,冷却备用。
搅打乳化 顺着一个方向手动快速搅打蛋液,并徐徐加入葵花籽油。一开始用点滴的方式加油,待体积增大、乳化成型后,可以一汤匙一汤匙的加油。当蛋黄酱变稠变硬时,可加入几滴醋使其变软,然后可继续加油搅打(硬加醋,软加油)。在搅打乳化成型后,可加上其他调味料进行调制,就可以变化出各种风味的蛋黄酱,例如千岛酱、奶酪酱、芥末酱、安德努斯酱等经典的西式调味酱都是由蛋黄酱变化而来的。
均质用胶体磨进行均质。
六、产品质量标准和感官评定
1.蛋黄酱感官指标①色泽:浅黄、均匀、有光泽;②形态:稠糊状,表面无浮油,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粘性;③口味:清香、具有适口的酸、咸味;④口感绵软、细腻、爽滑。
2.从色泽、形态、气味、滋味、质感等方法对成品进行感官评定。
七、形成性评价练习题
1.蛋黄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中具有乳化特性的成分有哪些?
2.请简述蛋黄酱的制作的原理。
3.在搅打乳化制备蛋黄酱的过程中,当蛋黄酱变稠变硬时,应该怎么处理?
4.蛋黄的杀菌温度是多少,应该采用什么杀菌方式?
5.在制作蛋黄酱的过程中,搅打乳化对蛋黄酱的品质有重要影响,你的小组是如何进行分工合作的?
八、拓展性思考题
1.在蛋黄酱的制作过程中,可采用“硬加醋,软加油”的策略,其原理是什么?
2.在蛋黄酱制备过程中加入辣椒粉等调味品可能会导致蛋黄酱析油,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同学们可以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回答拓展性思考题。